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

電子書得要如何定價?

前幾天,幾摳寫了一篇文章,裡面主要是敘述對於一個新產品的想法。但是因為上一篇時間倉促,所以有些東西沒有寫得很清楚,這裡,幾摳想要來點補充、更正。

花了點時間,幾摳取近半年還在網路上銷售的2381種書(不含雜誌),並取其定價平均然後打個8折(大約是實際成交折數平均值)得出一本書平均約307元。這代表消費者花了307元買到一本紙本書。

場景換到電子書,幾摳想問問朋友,如果你要購買一本電子書,你打算花多少錢?307元?抑或是100元?幾摳認為這值得深思。因為,價格肯定會影響消費意願。

將上篇文章的例子套用到這次比較明確的價格,我們可以得出實體書4年將花上14736元,但電子書呢?倘若仍以對折計算,電子書加上閱讀器將花上19368元。

另外,再假設一個閱讀器的使用壽命(或是更新頻率)。我們經常聽到手機、電腦、筆電的換機潮,這換機潮可能是由於硬體更新、軟體(韌體)升級乃至是零件壽命來決定的,電子閱讀器肯定擺脫不了這『電子設備宿命』,那麼,一台閱讀器可以用上幾年?三年?四年?

幾摳只是想說太高的電子書籍定價或許可以平衡出版單位的營收,但是能吸引更多人閱讀?而過低的電子書籍除了傷害出版單位之外(內容仍需由人來產出),確定可以創造更多的閱讀人口嗎?

幾摳身在出版業,深深感受到近年書籍銷售的狀況。。。。每下愈況。

電子書出現的目的不外乎是求方便、求輕巧與求便宜(別傻了,這是真的,幾摳不信內容越棒賣越貴這回事),但現階段『方便』可能還稱不上、輕巧的技術也尚未成熟,但這兩者會隨著時間而進步,那價格呢?

如果拿音樂來當參考,在iTune上買首歌.99美元(30元台幣),若買整張實體專輯約26美元(780台幣)。幾摳認為這樣的比例關係可以當成電子書定價的參考法則,也就是大約實體書的四折或者更低才有機會吸引讀者。

其實不論硬體也好軟體也罷或是定價策略等等,這些東西己都一點也無力干涉,只是,在這思索的過程,幾摳想看看5年後的自己,可以放在這一連串的環節中的哪個位置。

4 則留言:

  1. 99美元是(30元台幣)嗎??
    好像少打了【oO"】

    回覆刪除
  2. hui hui 妳好,

    我前面有打一個『.』喔。我沒打錯。

    不過還是謝謝你。 ^^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電子書啊..嗯~儀器太貴,尚未發展成熟,有點像當年的黑金剛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TO:藍波斯,

    這種東西一定是會越來越便宜的,當數量、技術、產能都到了一個巔峰的時候,降價是唯一的必然。

    回覆刪除

想問什麼就留言。如果發現錯字也留言。只要幾摳我有看到,就一定會回覆。XD